让学习便捷,让大脑腾飞……
1/103    第1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2018 年-单选】可燃物质的燃烧过程如下图所示,图中 1、2、3 处依次应为(      )。

A. 氧化分解、光、辐射;
B.氧化分解、光、冲击波;
C.达到点燃温度、光、热量;
D.蒸发、氧化分解、光。

注释图片



答案

【答案】D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1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燃烧和火灾的过程和形式

  1. 燃烧过程

可燃气体:燃烧所需要热量只用于本身的氧化分解,使其达到自燃点而燃烧;
可燃液体:在点火源的作用下,首先蒸发成蒸气,其蒸气进行氧化分解后达到自燃点而进行燃烧;
可燃固体:简单物质(硫、磷):受热后首先熔化,蒸发成蒸气进行燃烧,没有分解过程;
复杂物质:在受热时首先分解为气态或液态产物,其气态和液态产物的蒸气进行氧化分解着火燃烧;
有的可燃固体(如焦炭等)不能分解为气态物质,在燃烧时呈炽热状态,没有火焰产生(阴燃现象)。

注释图片

注释:


2/103    第1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2022 年-单选】大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并非是物质本身在燃烧,而是物质受热分解出的气体或液体蒸气在气相中的燃 烧。关于不同物质燃烧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在受热后,燃烧过程为:氧化分解→蒸发→燃烧;
B.木材在受热后,燃烧过程为:氧化分解→蒸发→燃烧;
C.焦炭在受热后,”燃烧过程为:分解→氧化→燃烧;
D.红磷在受热后,燃烧过程为:熔化→蒸发→燃烧。



答案

【答案】D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1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燃烧和火灾的过程和形式

  1. 燃烧过程

可燃气体:燃烧所需要热量只用于本身的氧化分解,使其达到自燃点而燃烧;
可燃液体:在点火源的作用下,首先蒸发成蒸气,其蒸气进行氧化分解后达到自燃点而进行燃烧;
可燃固体:简单物质(硫、磷):受热后首先熔化,蒸发成蒸气进行燃烧,没有分解过程;
复杂物质:在受热时首先分解为气态或液态产物,其气态和液态产物的蒸气进行氧化分解着火燃烧;
有的可燃固体(如焦炭等)不能分解为气态物质,在燃烧时呈炽热状态,没有火焰产生(阴燃现象)。

注释图片

注释:


3/103    第1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2018 年-单选】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征,《火灾分类》GB/T 4968 将火灾分为6类,其中“D类火灾”是指(      )。

A.液体火灾;
B.金属火灾;
C.气体火灾;
D.带电火灾。



答案

【答案】B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1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火灾的分类

  1. 按照《火灾分类》(GB/T 4968)分类;
  2. 按照发生场地与燃烧物质可将火灾分为六类,即建筑火灾、物资火灾(仓库)、生产工艺火灾(厂矿)、原野火灾、运动器火灾和特种火灾;
  3.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査处理条例》将火灾等级划分为四类,即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火。
A类 固体物质火灾 木、棉、毛、麻、纸
B类 液体或可熔固体物质火灾 汽油、甲醇、沥青、石蜡
C类 气体火灾 煤气、天然气、甲烷、氢气
D类 金属火灾 钾、钠、镁、钛、锆、锂
E类 带电火灾 发电机、电缆、家用电器
F类 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火灾 动物油脂、植物油脂

     


4/103    第1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2019年-单选】某化工技术有限公司污水水处理车间发生火灾,经现场勘査,污水处理车间废水罐内主要含水、甲苯、燃油、少量催化剂(雷尼镍)等,事故调査分析认为雷尼镍自燃引起甲苯燃爆。根据《火灾分类》(GB/T 4968)。该火灾类型属于(      )。

A.A类火灾;
B.C类火灾;
C.B类火灾;
D.D类火灾。



答案

【答案】C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1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火灾的分类

  1. 按照《火灾分类》(GB/T 4968)分类;
  2. 按照发生场地与燃烧物质可将火灾分为六类,即建筑火灾、物资火灾(仓库)、生产工艺火灾(厂矿)、原野火灾、运动器火灾和特种火灾;
  3.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査处理条例》将火灾等级划分为四类,即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火。
A类 固体物质火灾 木、棉、毛、麻、纸
B类 液体或可熔固体物质火灾 汽油、甲醇、沥青、石蜡
C类 气体火灾 煤气、天然气、甲烷、氢气
D类 金属火灾 钾、钠、镁、钛、锆、锂
E类 带电火灾 发电机、电缆、家用电器
F类 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火灾 动物油脂、植物油脂

     


5/103    第1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2018年-单选】衡量物质火灾危险性的参数有:最小点火能、着火延滞期、闪点、着火点、自燃点等。关于火灾危险性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一般情况下,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B.一般情况下,着火点越高,火灾危险性越小;
C..一般情况下,最小点火能越高,火灾危险性越小;
D.一般情况下,自燃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E.一般情况下,着火延滞期越长,火灾危险性越大。



答案

【答案】ABD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1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1. 衡量可燃液体物质火灾危险性的决定因素

闪点:可燃液体表面蒸发出足够的蒸气而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闪燃往往是持续燃烧的先兆;
同一物质的开杯闪点比闭杯闪点高
一般情况下物质的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2. 衡量可燃固体物质火灾危险性的决定因素

①燃点
燃点是指可燃物质发生着火的最低温;
一般情况下物质的燃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②热分解温度
热分解温度指可燃物质受热发生分解的初始温度;
固体的热分解温度越低,燃点也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3. 衡量可燃气体物质火灾危险性的决定因素

自燃:物质的自燃现象可分为化学自燃和热自燃两种;
化学自燃: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自发着火;
热自燃:长期堆积的原煤、烟叶、棉纱等发生的自燃。
自燃点:物质不用任何辅助引燃源而达到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
液体和固体可燃物受热分解并析出的可燃气体挥发物越多,其自燃点越低,固体可燃物粉碎的越细,其自燃点越低
一般情况下,密度越大、闪点越高,而自燃点越低
【例如】从密度的上的比较,汽油<煤油<轻柴油<重柴油<蜡油<渣油,其闪点依次升高,自燃点则依次降低。

 


6/103    第1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2019 年-单选】可燃物质在规定条件下,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达到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关于可燃物质自燃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1. 液体可燃物质受热分解越快,自身散热越快,其自燃点越高;
  2. 固体可燃物粉碎的越细,其自燃点越高;
  3. 固体可燃物受热分解的可燃气体挥发物越多,其自燃点越低;
  4. 一般情况下密度越小,闪点越高,其自燃点越低。


答案

【答案】C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1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1. 衡量可燃液体物质火灾危险性的决定因素

闪点:可燃液体表面蒸发出足够的蒸气而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闪燃往往是持续燃烧的先兆;
同一物质的开杯闪点比闭杯闪点高
一般情况下物质的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2. 衡量可燃固体物质火灾危险性的决定因素

①燃点
燃点是指可燃物质发生着火的最低温;
一般情况下物质的燃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②热分解温度
热分解温度指可燃物质受热发生分解的初始温度;
固体的热分解温度越低,燃点也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3. 衡量可燃气体物质火灾危险性的决定因素

自燃:物质的自燃现象可分为化学自燃和热自燃两种;
化学自燃: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自发着火;
热自燃:长期堆积的原煤、烟叶、棉纱等发生的自燃。
自燃点:物质不用任何辅助引燃源而达到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
液体和固体可燃物受热分解并析出的可燃气体挥发物越多,其自燃点越低,固体可燃物粉碎的越细,其自燃点越低
一般情况下,密度越大、闪点越高,而自燃点越低
【例如】从密度的上的比较,汽油<煤油<轻柴油<重柴油<蜡油<渣油,其闪点依次升高,自燃点则依次降低。

 


7/103    第1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2021 年-单选】危险物质以气体、蒸气、薄雾、粉尘、纤维等形态出现,在大气条件下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遇电气火花会造成火灾爆炸事故。关于危险物质火灾危险性与其性能参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1. 活化能越低的可燃性粉尘物质,其火灾危险性越大;
  2. 着火点越低的可燃固体物质,其火灾危险性越小;
  3. 闪点越高的可燃液体物质,其火灾危险性越大;
  4. 爆炸下限越低的可燃物质,其火灾危险性越小。


答案

【答案】A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1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1. 衡量可燃液体物质火灾危险性的决定因素

闪点:可燃液体表面蒸发出足够的蒸气而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闪燃往往是持续燃烧的先兆;
同一物质的开杯闪点比闭杯闪点高
一般情况下物质的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2. 衡量可燃固体物质火灾危险性的决定因素

①燃点
燃点是指可燃物质发生着火的最低温;
一般情况下物质的燃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②热分解温度
热分解温度指可燃物质受热发生分解的初始温度;
固体的热分解温度越低,燃点也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3. 衡量可燃气体物质火灾危险性的决定因素

自燃:物质的自燃现象可分为化学自燃和热自燃两种;
化学自燃: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自发着火;
热自燃:长期堆积的原煤、烟叶、棉纱等发生的自燃。
自燃点:物质不用任何辅助引燃源而达到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
液体和固体可燃物受热分解并析出的可燃气体挥发物越多,其自燃点越低,固体可燃物粉碎的越细,其自燃点越低
一般情况下,密度越大、闪点越高,而自燃点越低
【例如】从密度的上的比较,汽油<煤油<轻柴油<重柴油<蜡油<渣油,其闪点依次升高,自燃点则依次降低。

 


8/103    第1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2023 年-单选】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引燃能,着火诱导期,闪点及自燃点等都是描述火灾的参数,关于火灾的基本概念及参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分解温度是评价可燃固体危险性的主要目标之一,它是可燃物质受热发生分解的初始温度;
B.引燃能是指释放能够触发燃烧化学反应的能量,影响其反应发生的因素仅与温度有关;
C.闪燃是在一定温度下,在可燃液体表面上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汽,遇火产生持续燃烧的现象;
D.自燃是物质在通常环境条件下自发燃烧的现象,汽油与煤油相比,汽油的密度小,自燃点低。



答案

【答案】A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1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1. 衡量可燃液体物质火灾危险性的决定因素

闪点:可燃液体表面蒸发出足够的蒸气而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闪燃往往是持续燃烧的先兆;
同一物质的开杯闪点比闭杯闪点高
一般情况下物质的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2. 衡量可燃固体物质火灾危险性的决定因素

①燃点
燃点是指可燃物质发生着火的最低温;
一般情况下物质的燃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②热分解温度
热分解温度指可燃物质受热发生分解的初始温度;
固体的热分解温度越低,燃点也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3. 衡量可燃气体物质火灾危险性的决定因素

自燃:物质的自燃现象可分为化学自燃和热自燃两种;
化学自燃: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自发着火;
热自燃:长期堆积的原煤、烟叶、棉纱等发生的自燃。
自燃点:物质不用任何辅助引燃源而达到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
液体和固体可燃物受热分解并析出的可燃气体挥发物越多,其自燃点越低,固体可燃物粉碎的越细,其自燃点越低
一般情况下,密度越大、闪点越高,而自燃点越低
【例如】从密度的上的比较,汽油<煤油<轻柴油<重柴油<蜡油<渣油,其闪点依次升高,自燃点则依次降低。

 


9/103    第1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2020年-单选】火灾事故的发展过程分为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减弱至熄灭期。其中,发展期是火势由小到大发展的阶段,该阶段火灾热释放速率与时间的(      )成正比。

A. 平方;
B.立方;
C.立方根;
D.平方根。



答案

【答案】A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1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典型火灾的发展规律

初起期:主要特征是冒烟、阴燃
发展期随时间平方递增,轰燃
最盛期:火势由建筑物通风决定;
熄灭期:燃料不足以及灭火系统:由于建筑物内可燃物、通风条件不同,建筑火灾有可能达不到最盛期,而是缓慢发展至熄灭。

注释图片

注释:


10/103    第1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2021年-单选】通过对大量火灾事故的研究,灾事故的发展阶段一般分为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减弱至熄灭期等,各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下列燃烧特征或现象中,属于火灾发展期典型特征的是(      )。

A. 冒烟;
B.阴燃;
C.轰燃;
D.压力逐渐降低。



答案

【答案】C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1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典型火灾的发展规律

初起期:主要特征是冒烟、阴燃
发展期随时间平方递增,轰燃
最盛期:火势由建筑物通风决定;
熄灭期:燃料不足以及灭火系统:由于建筑物内可燃物、通风条件不同,建筑火灾有可能达不到最盛期,而是缓慢发展至熄灭。

注释图片

注释:




备案号:粤ICP备2022030967号-1
公安局备案号44170202000322
Copyright © 2022-2024 安全知识网 zhucean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