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单选】某公司对餐厨垃圾处理和利用建设项目进行安全预评价,该项目包括餐厨垃圾容纳系统、传送系统、油水分离系统、脱水干燥系统和固态物发酵系统等。关于脱水干燥系统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答案】C
【解析】A错误,脱水干燥系统安全标志不清晰属于物的缺陷。B错误,对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有害因素辨识属于检查表法。D错误,根据相似工程系统的统计资料,进行有害因素进行辨识的方法属于类比法。
【2015年-单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了乙车辆工厂新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甲机构在评价过程中使用了类比方法来类推、分析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下列关于类比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答案】A
【解析】直观经验分析方法包括类比方法,A正确:类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B、C、D都属于对照经验法。
【2015年-单选】某纺织厂为进行技术革新,从国外引进纺织机5台,并配套相应的生产设备若干,该厂再次投产前需要进行安全评价。评价机构可采用的评价方法有:①概率风险评价法;②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③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④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⑤危险指数评价法;⑥预先危险性分析法。为评估该纺织厂棉粉尘火灾,爆炸风险,可以使用的定量评价方法是( )。
【答案】C
【解析】定量安全评价方法还可以分为概率风险评价法、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和危险指数评价法。
安全评价方法分类
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因素图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概率风险评价法、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危险指数评价法等。
2. 按安全评价的推理过程分类法
归纳推理评价法:从事故原因推论结果的评价方法;
演绎推理评价法:从结果推论原因的评价方法。
3. 按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分类法
事故致因因素安全评价方法:采用逻辑推理的方法,由事故推论最基本的危险、有害因素或由最基本的危险、有害因素推论事故的评价法。属于定性安全评价法;
危险性分级安全评价方法:通过定性或定量分析给出系统危险性的安全评价方法。可以是定性安全评价法,也可以是定量安全评价法;
事故后果安全评价方法:可以直接给出定量的事故后果,属于定量安全评价法(事故的概率、伤害(或破坏)范围、损失或定量的系统危险性等)。
【2023年-单选】某安全评价机构对液氮低碳燃烧系统项目进行安全评价,安全评价报告中涉及以下安全评价方法:①安全检查表法;②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③危险可操作性研究;④事故树分析;⑤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属于概率风险评价法的有( )。
【答案】AC
【解析】概率风险评价法。概率风险评价法是根据事故的基本致因因素的事故发生概率,应用数理统计中的概率分析方法,求取事故基本致因因素的关联度(或重要度)或整个评价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的安全评价方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故树分析、逻辑树分析、概率理论分析、马尔可夫模型分析、模糊矩阵法、统计图表分析法等都可以由基本致因因素的事故发生概率计算整个评价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
安全评价方法分类
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因素图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概率风险评价法、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危险指数评价法等。
2. 按安全评价的推理过程分类法
归纳推理评价法:从事故原因推论结果的评价方法;
演绎推理评价法:从结果推论原因的评价方法。
3. 按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分类法
事故致因因素安全评价方法:采用逻辑推理的方法,由事故推论最基本的危险、有害因素或由最基本的危险、有害因素推论事故的评价法。属于定性安全评价法;
危险性分级安全评价方法:通过定性或定量分析给出系统危险性的安全评价方法。可以是定性安全评价法,也可以是定量安全评价法;
事故后果安全评价方法:可以直接给出定量的事故后果,属于定量安全评价法(事故的概率、伤害(或破坏)范围、损失或定量的系统危险性等)。
【2023年-单选】某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计划采用适用的安全评价方法对现有火法、湿法冶炼等工艺风险进行辨识评估,下列安全评估的做法中,不适用于预先危险分析方法的是( )。
【答案】B
【解析】预先危险分析是一种宏观概略定性分析方法,B选项错误。
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预先危险分析方法(PHA),又称初步危险分析,是一项实现系统安全危害分析的初步或初始工作,在设计、施工和生产前,首先对系统中存在危险性类别、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进行分析,目的是识别系统中的潜在危险,确定危险等级,防止危险发展成事故。
预先危险分析适用于固有系统中采取新的方法,接触新的物料、设备和设施的危险性评价,该法一般在项目的发展初期使用,当只希望进行粗略的危险和潜在事故情况分析时,也可以用预先危险分析方法对已建成的装置进行分析。
分析步骤:
通过经验判断、技术诊断或其他方法调查确定危险源(即危险因素存在于哪个子系统中),对所需分析系统的生产目的、物料、装置及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条件以及周围环境等,进行充分详细的了解;
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及同类行业生产中发生的事故情况,对系统的影响、损坏程度,类比判断所要分析的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查找能够造成系统故障、物质损失和人员伤害的危险性,分析事故的可能类型;
对确定的危险源分类,制成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转化条件,即研究危险因素转变为危险状态的触发条件和危险状态转变为事故的必要条件,并进一步寻求对策措施,检验对策措施的有效性;
进行危险性分级,排列出重点和轻重缓急次序,以便处理;
制定事故的预防性对策措施。
【2021年-单选】某精细化工企业对光化反应生产工艺过程进行危险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分析小组成员张某认为,以空白为引导词,偏差是釜内无物料,造成的后果是反应缺原料;王某认为,以高压力为引导词,偏差是釜内压力过高,造成的后果是光气外泄;李某认为,以反向为引导词,偏差是原料输送方向变反,造成的后果是无法进料;赵某认为,以伴随为引导词,偏差是光化釜内有水,造成的后果是产品质量受影响。根据HAZOP定义,该分析小组成员对于导词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答案】D
【解析】HAZOP分析常用引导词及其意义如下:
1.空白,对设计意图的否定,即设计或操作要求的指标或事件完全不发生,如无流量;
2.减量,数量减少,即同标准值比较,数值偏小,如温度、压力、流量等数值偏低;
3.过量,数量增加,即同标准值比较,数值偏大,如温度、压力、流量等数值偏高;
4.部分,质的减少,即只完成既定功能的一部分,如组分的比例发生变化或无某些组分;
5.伴随,质的增加,即在完成既定功能的同时,伴随多余事件的发生;
6.反向,设计意图的逻辑反面,即出现和设计要求完全相反的事或物,如流体反向流动;
7.异常,完全代替,即出现和实际要求不相同的事或物。“高压力”不属于HAZOP分析常用引导词。
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方法(HAZOP)它是一种定性的安全评价方法,它的基本过程是以关键词为引导,对工艺或操作的“节点”进行分析,找出过程中工艺状态的变化(即偏差),然后分析找出偏差的原因、后果及可采取的对策,其侧重点是工艺工艺部分或操作步骤各种具体值。
节点:即工艺单元,指具有确定边界的设备单元,对于化工装置,主要依据PID图(工艺管道仪表流程图)进行节点的划分。
它所基于的原理是,背景各异的专家们若在一起工作,就能够在创造性、系统性和风格上互相影响和启发,能够发现和鉴别更多的问题,这样做要比他们独立工作并分别提供结果更为有效;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分析包括4个基本步骤,界定、准备、分析、文档和跟踪;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方法适用于设计阶段和现有的生产装置的评价。
【2023年-多选】某化工企业采用HAZOP方法对某装置一级分离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该以及分离器的工艺参数主要有流量、压力和温度,根据偏差定义,属于以及分离器偏差的有( )。
【答案】BCE
【解析】偏离=引导词+参数,例如,压力高、无流量,“高”是引导词,“压力”是参数。引导词具有相对固定,包括:无、空白、没有,多、过量、高、少、减量、低、伴随、额外、部分、相反、异常等。
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方法(HAZOP)它是一种定性的安全评价方法,它的基本过程是以关键词为引导,对工艺或操作的“节点”进行分析,找出过程中工艺状态的变化(即偏差),然后分析找出偏差的原因、后果及可采取的对策,其侧重点是工艺工艺部分或操作步骤各种具体值。
节点:即工艺单元,指具有确定边界的设备单元,对于化工装置,主要依据PID图(工艺管道仪表流程图)进行节点的划分。
它所基于的原理是,背景各异的专家们若在一起工作,就能够在创造性、系统性和风格上互相影响和启发,能够发现和鉴别更多的问题,这样做要比他们独立工作并分别提供结果更为有效;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分析包括4个基本步骤,界定、准备、分析、文档和跟踪;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方法适用于设计阶段和现有的生产装置的评价。
【2021年-单选】某企业使用故障树分析方法对某系统的危险性进行识别评价。其分析步骤包括:a熟悉分析系统;b.确定分析边界;c.确定分析的深度;d.确定系统事故发生率、事故损失的安全目标值;E.编制故障树;f.调查原因事件;g.确定不予考虑的事件;h.确定分析对象系统和分析的对象事件;i.定量分析;j.得出结论。以下顺序正确的是( )。
【答案】C
【解析】故障树分析的步骤为:熟悉分析系统一确定分析对象系统和分析的对象事件(即顶上事件)→确定分析边界→确定系统事故发生概率、事故损失的安全目标值→调查原因事件一确定不予考虑的事件一确定分析的深度编制故障树一定量分析→得出结论。
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故障树/事故树分析方法(Fault Tree Analysis,FTA),它是采用逻辑方法,将事故因果关系形象的描述为一株有方向的“树”:即把系统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事故(称为顶上事件)作为分析起点,将导致事故原因的事件按因果逻辑关系逐层列出,用树形图表示出来,构成一种逻辑模型,然后定性或定量的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途径及概率,找出避免事故发生的各种方案并优选出最佳安全对策,既适用于定性分析,又能进行定量分析。
熟悉分析系统:首先要详细了解要分析的对象,包括工艺流程、设备构造、操作条件、环境状况、控制系统和安全装置等,同时还可以广泛收集同类系统发生的事故;
确定分析对象系统和分析的对象事件(顶上事件):通过实验分析、事故分析以及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确定顶上事件,明确对象系统的边界、分析深度、初始条件、前提条件和不考虑条件;
确定分析边界:在分析之前要明确分析的范围和边界,系统内包含哪些内容。特别是化工等生产过程都具有连续化、大型化的特点,各工序、设备之间相互连接,如果不划定界限,得到的事故树将会非常庞大,不利于研究,确定系统事故发生概率、事故损失的安全目标值;
调查原因事件:顶上事件确定之后,就要分析与之有关的原因事件,也就是找出系统的所有潜在危险因素的薄弱环节,包括设备元件等硬件故障、软件故障、人为差错及环境因素。凡是与事故有关的原因都找出来,作为故障树的原因事件;
确定不予考虑的事件:与事故有关的原因各种各样,但是有些原因根本不可能发生或发生的概率很小,如雷电、飓风、地震等,编制故障树时一般都不予考虑,但要先加以说明;
确定分析的深度:在分析原因事件时,要分析到哪一层为止,需要事先确定。分析得太浅可能发生遗漏;分析得太深,则事故树会过于庞大烦琐。所以,具体深度应视分析对象而定;
编制故障树:从顶上事件起,一级一级往下找出所有原因事件直到最基本的事件为止,按其逻辑关系画出故障树。每一个顶上事件对应一株故障树;
定量分析:按事故结构进行简化,求出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求出概率重要度和临界重要度;
得出结论:当事故发生概率超过预定目标值时,从最小割集着手研究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所有可能方案,利用最小径集找出消除事故的最佳方案;通过重要度分析确定采取对策措施的重点和先后顺序,从而得出分析、评价的结论。
2. 事故树的符号
矩形:表示顶上事件和中间事件,需要往下进一步分析的事件;
圆形:表示基本事件,不能再往下分析的事件;
菱形:表示省略事件(未探明事件),因资料不足不能分析或没有必要分析的事件;
房形:表示正常事件(开关事件),正常情况下必然发生或不发生的事件。
或门:表示至少一个输入事件发生时,对应输出事件就发生;
条件或门:表示至少一个输入事件发生且在满足条件事件时,对应输出事件才会发生;
与门:表示仅当输入事件都发生时,对应的输出事件才发生;
条件与门:表示不仅输入事件同时发生,而且还必须满足条件事件时,对应的输出事件才发生。
3. 求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因:故障树模型是原因事件(即故障)的组合(称为故障模式或失效模式),这种组合导致顶上事件。而这些故障模式称为割集,最小割集是原因事件的最小组合。若要使顶上事件发生,则要求最小割集中的所有事件必须全部发生。(导致事故、不能少)
4. 结构重要度:结构重要度分析就是不考虑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是多少,仅从事故树结构上分析各基本事件的发生对顶上事件发生的影响程度。
5. 事故发生的概率:计算公式:1-(1-q1)(1-q2)
【2021年-单选】某企业使用起重设备吊物时,发生吊装坠物伤人事故。事后安全管理人员为查找造成事故的基本和深层原因,带领大家进行了事故树分析,得出事故割集组合为K=(X2X3)、K=(XjXX)、K=(XjXXX),其中基本事件X代表吊装物超载,X代表钢丝绳腐蚀断股、变形,X;代表吊装工操作失误X代表日常检查不到位。根据事故树最小割集分析方法,从事故结构重要度出发,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企业应优先采取的措施是( )。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及事故树最小割集分析方法,只有当最小割集中的X事件,即“吊装工操作失误”事件发生时,才可能导致事故。因此,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企业应优先加强安全操作规程培训。
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故障树/事故树分析方法(Fault Tree Analysis,FTA),它是采用逻辑方法,将事故因果关系形象的描述为一株有方向的“树”:即把系统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事故(称为顶上事件)作为分析起点,将导致事故原因的事件按因果逻辑关系逐层列出,用树形图表示出来,构成一种逻辑模型,然后定性或定量的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途径及概率,找出避免事故发生的各种方案并优选出最佳安全对策,既适用于定性分析,又能进行定量分析。
熟悉分析系统:首先要详细了解要分析的对象,包括工艺流程、设备构造、操作条件、环境状况、控制系统和安全装置等,同时还可以广泛收集同类系统发生的事故;
确定分析对象系统和分析的对象事件(顶上事件):通过实验分析、事故分析以及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确定顶上事件,明确对象系统的边界、分析深度、初始条件、前提条件和不考虑条件;
确定分析边界:在分析之前要明确分析的范围和边界,系统内包含哪些内容。特别是化工等生产过程都具有连续化、大型化的特点,各工序、设备之间相互连接,如果不划定界限,得到的事故树将会非常庞大,不利于研究,确定系统事故发生概率、事故损失的安全目标值;
调查原因事件:顶上事件确定之后,就要分析与之有关的原因事件,也就是找出系统的所有潜在危险因素的薄弱环节,包括设备元件等硬件故障、软件故障、人为差错及环境因素。凡是与事故有关的原因都找出来,作为故障树的原因事件;
确定不予考虑的事件:与事故有关的原因各种各样,但是有些原因根本不可能发生或发生的概率很小,如雷电、飓风、地震等,编制故障树时一般都不予考虑,但要先加以说明;
确定分析的深度:在分析原因事件时,要分析到哪一层为止,需要事先确定。分析得太浅可能发生遗漏;分析得太深,则事故树会过于庞大烦琐。所以,具体深度应视分析对象而定;
编制故障树:从顶上事件起,一级一级往下找出所有原因事件直到最基本的事件为止,按其逻辑关系画出故障树。每一个顶上事件对应一株故障树;
定量分析:按事故结构进行简化,求出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求出概率重要度和临界重要度;
得出结论:当事故发生概率超过预定目标值时,从最小割集着手研究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所有可能方案,利用最小径集找出消除事故的最佳方案;通过重要度分析确定采取对策措施的重点和先后顺序,从而得出分析、评价的结论。
2. 事故树的符号
矩形:表示顶上事件和中间事件,需要往下进一步分析的事件;
圆形:表示基本事件,不能再往下分析的事件;
菱形:表示省略事件(未探明事件),因资料不足不能分析或没有必要分析的事件;
房形:表示正常事件(开关事件),正常情况下必然发生或不发生的事件。
或门:表示至少一个输入事件发生时,对应输出事件就发生;
条件或门:表示至少一个输入事件发生且在满足条件事件时,对应输出事件才会发生;
与门:表示仅当输入事件都发生时,对应的输出事件才发生;
条件与门:表示不仅输入事件同时发生,而且还必须满足条件事件时,对应的输出事件才发生。
3. 求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因:故障树模型是原因事件(即故障)的组合(称为故障模式或失效模式),这种组合导致顶上事件。而这些故障模式称为割集,最小割集是原因事件的最小组合。若要使顶上事件发生,则要求最小割集中的所有事件必须全部发生。(导致事故、不能少)
4. 结构重要度:结构重要度分析就是不考虑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是多少,仅从事故树结构上分析各基本事件的发生对顶上事件发生的影响程度。
5. 事故发生的概率:计算公式:1-(1-q1)(1-q2)
【2017年-单选】某公司新建一个使用氯化钠(食盐)水溶液电解生产氯气、氢氧化钠、氢气的工厂,该公司在新建项目设计合同中明确要求设计单位在基础设计阶段,通过系列会议对工艺流程图进行分析,必须由多方面、专业的、熟练的人员组成的小组,按照规定的办法,对偏离设计的工艺条件进行危险辨识及安全评价。这种安全评价方法是( )。
【答案】B
【解析】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方法(Hazard and Operability Study,简称HAZOP),它是一种定性的安全评价方法。它的基木过程是以关键词为引导,对工艺或操作的“节点”进行析,找出过程中工艺状态的变化(即偏差),然后分析找出偏差的原因、后果及可采取的对策。其侧重点是工艺部分或操作步骤各种具体值。
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事件树分析方法(Event Tree Analysis,ETA),理论基础是决策论,它是一种从原因到结果的水平树状图。从一个初始事件开始,交替考虑成功与失败的两种可能性,然后再以这两种可能性作为新的初始事件,如此继续分析下去,直到找到最后的结果,是一种归纳逻辑树图。
分析步骤:
①找出事故连锁和最小割集:事件树每个分支代表初始事件一旦发生后其可能的发展途径,其中导致系统事故的途径即为事故连锁,一般导致系统事故的途径有很多,即有很多事故连锁;
②找出预防事故的途径:事件树中最终达到安全的途径指导人们如何采取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在达到安全的途径中,安全功能发挥作用的事件构成事件树的最小径集,一般事件树中包含多个最小径集,即可以通过若干途径防止事故发生,由于事件树表现了事件间的时间顺序,所以应尽可能地从最先发挥作用的安全功能着手。
事件树的可靠性/故障率计算—串联系统
事件树的可靠性/故障率计算—并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