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便捷,让大脑腾飞……
21/32    第2节:事故致因及安全原理
【2021-36】某建筑企业内部事故分析会上,针对高处坠落事故有人提出:即使改进工法,高处施工时的势能也不可能消失,高处作业的风险也始终存在,因此防范该类事故的发生应当从减少危险源的危险性出发,研究最佳的安全技术措施。该观点属于安全管理基本理论中的(  )
A.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B.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C.综合原因论
D.系统安全理论


答案

【答案】D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2节:事故致因及安全原理

事故致因原理:

(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 事故频发倾向者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 人员选择成为预防事故的重要措施通过严格的生理心理检验从众多的求职人员中选择身体
    智力、性格特征及动作特征等方面优秀的人才就业,而把企业中的所谓事故频发倾向者解雇。

(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1、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 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
    • 事故的发生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
    • 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 海因里希认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者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但是二者为孤立原因,没有一起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的不安全状态共同引起的。

       2、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和北川彻三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 管理是深层次原因、最重要的因素是安全管理

(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 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
  • 第一类伤害:由于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割伤、机械伤害)
  • 第二类伤害: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中毒、窒息、冻伤、淹溺)

应对措施:

(1)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
(2)限制能量
(3)防止能量蓄积
(4)控制能量释放
(5)延缓释放能量
(6)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
(7)设置屏蔽设施
(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
(9)提高防护标准
(10)改变工艺流程
(11)修复或急救

(四)轨迹交叉理论

  • 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通则将在此时间、空间发生事故。
  • 轨迹交叉理论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按照该理论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两种因素运动轨迹交叉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五)系统安全理论

  • 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
  • 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
  • 只能把危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六)综合原因论

  • 事故是社会因素(基础原因)、管理因素(间接原因)和生产中危险因素(事故隐患)(直接原因)被偶然事件触发所造成的后果。
注释图片

注释: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注释图片

注释:轨迹交叉理论


22/32    第2节:事故致因及安全原理

【2023年-单选】某疫苗生产企业对公司构架进行调整后,根据人员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实际绩效,重新明确了每个部门和所有人员的安全生产分工,实现了安全生产责任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该企业上述做法基于(  )。
A.动态相关性原则和3E原则
B.整分合原则和能级原则
C.安全第一原则和动力原则
D.封闭原则和行为原则



答案

【答案】B
【解析】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是能级原则。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2节:事故致因及安全原理
安全原理:
(1)系统原理
       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子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要素,即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
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内容
动态相关性原则 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显然,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例如巷道开挖产生动态过程随开挖行为的延续所揭露的岩体必然不同岩体的应力必然重新分布其巷道的结构必然不同。
整分合原则  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运用该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反馈原则  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成功高效的管理离不开灵活准确速的反馈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以便及时采取行动。
封闭原则  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封闭原则告诉我们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管理机构之间各管理制度和办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才能有效。
(2)人本原理
       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内容
动力原则  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对于管理系统,有三种动力,即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
能级原则  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 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激励原则  管理中的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内在动力外部压力和工作吸引力例如车间主任和员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为他们营造个人进取机会,大大激励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行为原则  需要与动机是人的行为的基础,人类的行为规律是需要决定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指向目标,目标完成需要得到满足,于是又产生新的的需要、动机、行为,以实现新的目标。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是防治人的不安全行为。
(3)预防原理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这就是预防原理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以及环境破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内容
偶然损失原则   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偶然损失原则告诉我们无论事故损失的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如爆炸事故爆炸时伤亡人数伤亡部位被破坏的设备种类、爆炸程度以及事后是否有火灾发生都是偶然的,无法预测的。
因果关系原则  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
3E原则  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归结为 4 个方面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以及管理原因针对这 4 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 3 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Engineering)对策、教育(Education)对策和法制(Enforcement)对策,即所谓3E原则。
本质安全化原则  本质安全化原则是指从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本质安全化原则不仅可以应用于设备设施还可以应用于建设项目。
(4)强制原理
       采用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就是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
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内容
安全第一原则  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工作时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原则。
监督原则  监督原则是指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落实必须明确安全生产监督职责,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23/32    第2节:事故致因及安全原理

【2021年-单选】某电网维修站副值班员未办理操作票直接进入高压配电室准备进行倒闸操作,站长发现其站在错误的设备隔间,立即叫停操作,避免了一起触电事故发生。站长针对上述行为提出, 虽然此次操作未造成事故,但如果没有及时制止,后果不可想象。站长这一说法符合预防原理及原则中的 (  )
A.动态相关原则
B.偶然损失原则
C.弹性原则
D.本质安全化原则



答案

【答案】B
【解析】偶然损失原则是指事故的后果及其危害程度是随机的、偶然的,并且无法预测的。就算发生的事故是相同类型的,但是其导致的后果可能不是完全相同的。这个原则是说,无论事故是否造成损失,为了防止事故损失的发生,唯一的办法是防止事故再次发生因此,在安全管理实践中,一定要重视各类事故,包括意料之外及不期望发生的、无人员受伤及损坏但可能会伤及人员的险肇事故,只有连险肇事故都控制住,才能真正防止事故损失的发生。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2节:事故致因及安全原理
安全原理:
(1)系统原理
       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子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要素,即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
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内容
动态相关性原则 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显然,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例如巷道开挖产生动态过程随开挖行为的延续所揭露的岩体必然不同岩体的应力必然重新分布其巷道的结构必然不同。
整分合原则  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运用该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反馈原则  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成功高效的管理离不开灵活准确速的反馈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以便及时采取行动。
封闭原则  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封闭原则告诉我们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管理机构之间各管理制度和办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才能有效。
(2)人本原理
       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内容
动力原则  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对于管理系统,有三种动力,即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
能级原则  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 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激励原则  管理中的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内在动力外部压力和工作吸引力例如车间主任和员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为他们营造个人进取机会,大大激励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行为原则  需要与动机是人的行为的基础,人类的行为规律是需要决定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指向目标,目标完成需要得到满足,于是又产生新的的需要、动机、行为,以实现新的目标。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是防治人的不安全行为。
(3)预防原理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这就是预防原理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以及环境破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内容
偶然损失原则   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偶然损失原则告诉我们无论事故损失的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如爆炸事故爆炸时伤亡人数伤亡部位被破坏的设备种类、爆炸程度以及事后是否有火灾发生都是偶然的,无法预测的。
因果关系原则  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
3E原则  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归结为 4 个方面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以及管理原因针对这 4 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 3 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Engineering)对策、教育(Education)对策和法制(Enforcement)对策,即所谓3E原则。
本质安全化原则  本质安全化原则是指从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本质安全化原则不仅可以应用于设备设施还可以应用于建设项目。
(4)强制原理
       采用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就是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
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内容
安全第一原则  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工作时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原则。
监督原则  监督原则是指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落实必须明确安全生产监督职责,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24/32    第2节:事故致因及安全原理
【2018年-单选】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是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中安全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出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律。某企业针对新引进的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制定了巡检人员的标准作业程序,在车间内无死角监控巡检人员的行为,明确了安全生产监督职责,对生产中执行和监督情况进行严格监控,这种做法符合安全生产管理原理的(  )。
A.系统原理
B.人本原理
C.强制原理
D.预防原理


答案

【答案】C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2节:事故致因及安全原理
安全原理:
(1)系统原理
       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子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要素,即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
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内容
动态相关性原则 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显然,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例如巷道开挖产生动态过程随开挖行为的延续所揭露的岩体必然不同岩体的应力必然重新分布其巷道的结构必然不同。
整分合原则  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运用该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反馈原则  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成功高效的管理离不开灵活准确速的反馈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以便及时采取行动。
封闭原则  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封闭原则告诉我们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管理机构之间各管理制度和办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才能有效。
(2)人本原理
       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内容
动力原则  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对于管理系统,有三种动力,即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
能级原则  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 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激励原则  管理中的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内在动力外部压力和工作吸引力例如车间主任和员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为他们营造个人进取机会,大大激励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行为原则  需要与动机是人的行为的基础,人类的行为规律是需要决定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指向目标,目标完成需要得到满足,于是又产生新的的需要、动机、行为,以实现新的目标。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是防治人的不安全行为。
(3)预防原理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这就是预防原理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以及环境破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内容
偶然损失原则   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偶然损失原则告诉我们无论事故损失的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如爆炸事故爆炸时伤亡人数伤亡部位被破坏的设备种类、爆炸程度以及事后是否有火灾发生都是偶然的,无法预测的。
因果关系原则  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
3E原则  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归结为 4 个方面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以及管理原因针对这 4 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 3 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Engineering)对策、教育(Education)对策和法制(Enforcement)对策,即所谓3E原则。
本质安全化原则  本质安全化原则是指从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本质安全化原则不仅可以应用于设备设施还可以应用于建设项目。
(4)强制原理
       采用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就是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
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内容
安全第一原则  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工作时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原则。
监督原则  监督原则是指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落实必须明确安全生产监督职责,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25/32    第2节:事故致因及安全原理
【2017-05】某日上午9时,某企业的工作现场一台履带式起重机司机甲发动起重机主机准备进行施工操作时,看到位于前方10多米处另一台履带式起重机转向无法到位,便擅自离开驾驶室到另一台起重机驾驶室帮忙操作。9时20分,无人操纵的起重机由于未停机,突然起重臂后仰倾翻,砸垮现场临时围墙,倒向路面,造成6名行人伤亡,为吸取事故教训,该企业管理者从需要、动机和行为出发、提出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措施,上述做法体现了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是(  )。
A.系统原理的动态相关性原则
B.人本原理的行为原则
C.预防原理的激励原则
D.强制原理的监督原则


答案
【答案】B
【解析】题目中明确“从需要、动机”等方面出发,体现的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原理,B是正确选项。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2节:事故致因及安全原理
安全原理:
(1)系统原理
       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子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要素,即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
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内容
动态相关性原则 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显然,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例如巷道开挖产生动态过程随开挖行为的延续所揭露的岩体必然不同岩体的应力必然重新分布其巷道的结构必然不同。
整分合原则  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运用该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反馈原则  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成功高效的管理离不开灵活准确速的反馈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以便及时采取行动。
封闭原则  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封闭原则告诉我们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管理机构之间各管理制度和办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才能有效。
(2)人本原理
       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内容
动力原则  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对于管理系统,有三种动力,即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
能级原则  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 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激励原则  管理中的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内在动力外部压力和工作吸引力例如车间主任和员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为他们营造个人进取机会,大大激励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行为原则  需要与动机是人的行为的基础,人类的行为规律是需要决定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指向目标,目标完成需要得到满足,于是又产生新的的需要、动机、行为,以实现新的目标。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是防治人的不安全行为。
(3)预防原理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这就是预防原理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以及环境破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内容
偶然损失原则   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偶然损失原则告诉我们无论事故损失的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如爆炸事故爆炸时伤亡人数伤亡部位被破坏的设备种类、爆炸程度以及事后是否有火灾发生都是偶然的,无法预测的。
因果关系原则  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
3E原则  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归结为 4 个方面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以及管理原因针对这 4 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 3 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Engineering)对策、教育(Education)对策和法制(Enforcement)对策,即所谓3E原则。
本质安全化原则  本质安全化原则是指从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本质安全化原则不仅可以应用于设备设施还可以应用于建设项目。
(4)强制原理
       采用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就是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
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内容
安全第一原则  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工作时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原则。
监督原则  监督原则是指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落实必须明确安全生产监督职责,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26/32    第3节:安全心理与行为
【2022年-多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按其强度的不同排列成5个等级层次,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企业在改造和提升管理方面采取了多样化措施,下列措施中属于满足员工安全需要的有(  )。
A.为员工提供情绪发泄室
B.完善各车间安全防护设施,提升防护水平
C.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升员工安全操作技能
D.开展安全生产先进个人评比活动
E. 组织全体员工开展火灾逃生应急演练


答案
【答案】BCE
【解析】A选项属于生理需要;BCE选项属于安全需要 D选项属于尊严需要。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3节:安全心理与行为
安全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并且是低层次需要
注释图片

注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图


27/32    第3节:安全心理与行为
【2021-28】某公司在加强员工职业心理健康管理的活动中,对员工进行了心理辅导和访谈。访谈过程中员工提出,希望得到表扬和认可,这种行为会使人感到自己有价值、有能力,能够产生积极的工作热情。根据个性倾向性理论,该公司员工提出的这种想法体现了人的(  )
A.动机
B.兴趣
C.需求
D.价值观


答案

【答案】A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3节:安全心理与行为
动机在人的一切心理活动中有着最为重要的功能,是引起人的行为的直接原因
注释图片

注释:


28/32    第3节:安全心理与行为
【2023年-多选】某市医药集团组织对人员行为和影响安全绩效的心理状态进行了统计调查,对统计调查出的安全心理状态进行分类汇总,能够用于企业提升安全绩效的心理状态有(  )。
A.省能心理
B.好奇心理
C.侥幸心理
D.冒险心理
E.群体心理


答案
【答案】BE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3节:安全心理与行为
与行为安全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
  • 省能心理:表现为嫌麻烦怕费劲图方便过且过的惰性心理
  • 侥幸心理:对某种事物的需要和期望总是受到群体效果的影响在安全事故方面尤其如此事故是小概率事件多数人违章操作也没发生事故所以就产生了侥幸心理在研究分析事故案例中可以发现,明知故犯的违章操作占有相当的比例
  • 逆反心理:某些条件下某些个别人在好胜心好奇心求知欲偏见对抗情绪等心理状态下生与常态心理相对抗的心理状态,偏偏去做不该做的事情。
  • 凑兴心理:凑兴心理是人在社会群体中产生的一种人际关系的心理反应多见于精力旺盛能量有余而又缺乏经验的青年人。
  • 好奇心理:好奇心理是由兴趣驱使的,兴趣是人的心理特征之一。
  • 骄傲、好胜心理:一种类型是经常表现为骄傲好胜的性格特征总认为别人不如自己满足于一知半解有些是工作多年的老工人,自以为技术过硬而对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持无所谓态度。
  • 群体心理:许多情况下,违反规程的行为无人反对,或有人带头违反规程,这个群体的安全状况就不会好。应该利用群体心理,形成良好的规范,使少数人产生从众行为,养成安全生产的习惯。

29/32    第4节:安全生产管理理念
【2021年-多选】某光伏发电企业开展"安全你我共责任"交流会。员工甲提出应使用管理和技术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员工乙提出应从员工的安全理念和人文素质入手,提高对安全的理解和认识;员工丙发言安全生产应执行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同步实施的"三同步"原则;员工丁建议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开展危险点、危害点、事故多发点的"三点控制工程"等风险管控活动;员工戊表示生产过程中应落实查思想认识、查规章制度、查设备和环境隐患、查管理的"四查"制度。上述员工的说法,属于本质论的预防型安全哲学观的有 (  )
A.乙
B.甲
C.丙
D.丁
E.戊


答案

【答案】ACD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4节:安全生产管理理念
安全哲学是人们安全观念的理论化和系统化,是关于安全观的学说。有以下四种安全哲学:
(一)宿命论与被动型的安全哲学
  • 对于事故和灾害只能听天由命,无能为力,认为人类的命运是老天的安排。
(二)经验论与事后型的安全哲学
  • 从各种天灾和人祸中吸取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教训,用事后分析, 以“吃一堑,长一智”的方法来教育自己,提高对安全的认识。“亡羊补牢”至今还是我们实际工作的指导思想,它与现代安全管理方式方法并用,被人们称之为传统安全管理。
(三)系统论与综合型的安全哲学
  • 对事故的发生和分析采用了系统的综合方法来解决,认为人、机、环、管理是事故产生的四大综合要素,主张将工程技术硬手段与教育、管理软手段等结合起来,采取综合措施。

其具体思路和方法表现在如下若干方面:

  1. 全面安全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思想;在生产与安全的管理中要讲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的“五同时” 原则
  2. 安全生产过程中要查思想认识、查规章制度、查管理落实、查设备和环境隐患的“四查”制度;进行定期与非定期检查相结合,普查与专查相结合,自查、互查、抽查相结合;企业生产岗位每班查、班组车间每周查、厂级每季查、公司年年查;全员、全面、全过程、全天候的“四全”安全管理,人人、处处、事事、时时把安全放在首位;
(四)本质论与预防型的安全哲学
  • 以系统安全观为指导,提出了自组织思想,有了本质安全化的认识,其方法论是力求安全的超前性 超前性、预防性、应急性,实现本质安全化。

其具体思路和方法表现在如下若干方面:

  1. 从人的本质安全化入手
  2. 物和环境的本质安全化
  3. 研究和应用“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4. 坚持“三同时”
  5. 开展“四不伤害”“6S”活动。
  6.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
  7. 科学、超前、预防事故
  8. 应用现代安全管理方法
注释图片

注释:


30/32    第4节:安全生产管理理念
【2021年-单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 社会治理格局。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安全发展观的思想,正确的是(  )
A.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思想
B.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弘扬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思想
C.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
D.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弘扬安全第一、协调发展的思想


答案

【答案】C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4节:安全生产管理理念
安全发展观:
  • 安全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 责任体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 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
  • 双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及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 习近平总书记: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备案号:粤ICP备2022030967号-1
公安局备案号44170202000322
Copyright © 2022-2024 安全知识网 zhucean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