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便捷,让大脑腾飞……
21/42    第5节:劳动合同法

【2021年•多选题】公司新招用劳动者时应当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关于公司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劳动关系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之日起建立
B.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C.有权了解劳动者的家庭财产、婚姻状况等个人情况
D.有权要求劳动者提供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的保证金
E.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劳动条件、安全生产状况等情况



答案

【答案】BE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5节:劳动合同法

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注释图片

注释:


22/42    第5节:劳动合同法
【2018年•单选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  )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无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A.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B.违章指挥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
C.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D.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


答案

【答案】B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5节: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八条(有补偿)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第二十六条第一款: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23/42    第5节:劳动合同法
【2022年•单选题】李某是某建筑公司的员工,某日,该公司的建筑工地仓库突发火灾,公司安全副总王某为减少经济损失,
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强行要求李某从着火的仓库搬出存放的沥青卷材,并称李某若不服从安排就予以辞退,根据《劳动合同法》,关于李某采取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李某有权不服从王某安排,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公司,可以获得经济补偿
B.李某应当服从王某安排,立即进入仓库搬运沥青卷材,公司应给予经济补偿
C.李某应当服从王某安排,有权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但需要事先告知公司,可以获得经济补偿
D.李某有权不服从王某安排,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但需要事先告知公司,不能获得经济补偿


答案

【答案】A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5节: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八条(有补偿)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第二十六条第一款: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24/42    第5节:劳动合同法
【2019年•单选题】张某在单位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根据《劳动合同法》,该单位未对张某进行( ),不得解除与张某订立的劳动合同。
A.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B.身体健康综合评估检查
C.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D.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答案

【答案】A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5节: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二条(两倍补偿)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五条:劳动合同期满,有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但是,本法第四十二条第二项规定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的终止,按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执行。


25/42    第5节:劳动合同法
【例题】某施工企业与李某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李某在该企业工作了2年3个月,在解除合同前12个月李某月平均工资为6000元,根据《劳动合同法》,该企业应当给予李某经济补偿(  )。
A.6000元
B.12000元
C.18000元
D.15000元


答案

【答案】D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5节: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26/42    第6节:劳动合同法

【2019年•单选题】某设区的市发生泥石流灾害,该市人民政府启动应急预案,统一领导市应急管理、市自然资源等部门和泥石流灾害发生地县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了处置。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由(  )负责组织进行损失评估,恢复生产、生活、工作和社会秩序。
A.市人民政府
B.市应急管理部门
C.市自然资源部门
D.县人民政府



答案

【答案】A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6节: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七条: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对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进行调查评估,制定恢复重建计划,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

  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的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和协调应急管理、卫生健康、公安、交通、铁路、民航、邮政、电信、建设、生态环境、水利、能源、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恢复社会秩序,尽快修复被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医疗卫生、水利、广播电视等公共设施。


27/42    第7节:突发事件应对法
【2021年•单选题】对突发的重大山体崩塌事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准确、及时发布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负责向社会公众公开发布信息的单位是突发事件发生地的(  )。
A.应急管理部门
B.人民政府
C.公安机关
D.自然资源部门


答案

【答案】B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7节: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七条:

       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制度。有关人民政府和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和有关突发事件应对的决定、命令、措施等信息。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故意传播有关突发事件的虚假信息。有关人民政府和部门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和经济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应当及时发布准确的信息予以澄清。


28/42    第7节:突发事件应对法

【2020年•单选题】《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了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的基础性工作。关于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储备制度
B.学校应当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教育
C.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制定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并适时修订
D.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分国家、省、市、县四级



答案

【答案】B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7节: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四十三条: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应急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对学生及教职工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培养安全意识,提高自救与互救能力。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学校开展应急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应急管理等部门应当给予支持。


29/42    第7节:突发事件应对法
【2023年•单选题】我国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关于预警分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级为最高级别,用蓝色标示
B.四级为最高级别,用黄色标示
C.四级为最高级别,用橙色标示
D.一级为最高级别,用红色标示


答案

【答案】D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7节: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六十三条:

        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制度。

  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30/42    第7节:突发事件应对法

【2019年•单选题】某市汛期持续多日大雨,市人民政府发布洪灾警报,启动防汛抢险应急预案,责令市水利等部门加强水文监测,及时报告有关信息,责令市防汛抢险大队和有关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防汛抢险工作准备。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该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洪灾警报级别属于(  )。
A.蓝色警报

B.一级或二级警报

C.黄色警报

D.三级或四级警报



答案

【答案】B


知识点:

收藏     记录


第7节: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六十七条:

        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除采取本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的措施外,还应当针对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措施:

  (一)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

  (二)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应急避难、封闭隔离、紧急医疗救治等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三)加强对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四)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医疗卫生、广播电视、气象等公共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五)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采取特定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危害的建议、劝告;

  (六)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转移重要财产;

  (七)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场所,控制或者限制容易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的活动;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




备案号:粤ICP备2022030967号-1
公安局备案号44170202000322
Copyright © 2022-2024 安全知识网 zhucean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