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便捷,让大脑腾飞……
11/71    第1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按爆炸反应相分类

  1. 气相爆炸

混合气体爆炸:空气和氢气、丙、乙醚等混合气;
气体分解爆炸:乙炔、乙烯、氯乙烯的分解爆炸;
粉尘爆炸:空气中飞散的铝粉、镁粉、玉米淀粉等;
喷雾爆炸:油压机喷出的油雾、喷漆作业的爆炸。

     2. 液相爆炸

混合危险物质的爆炸液氧和煤粉、高锰酸钾和浓酸
蒸气爆炸熔融矿渣与水、钢水与水产生蒸气
易爆化合物的爆炸:硝酸甘油的爆炸。

     3. 固相爆炸

易爆化合物的爆炸:三硝基甲苯、乙炔铜的爆炸;
导线爆炸导线因电流过载引起的爆炸

     4. 按照爆炸速度分类

爆燃 燃烧速度每秒数米,亚音速传播,破坏力和声响小;
举例 ①可燃气体混合物在爆炸浓度上限或下限的爆炸;
②无烟火药遇到点火源产生的燃烧;
爆炸 燃烧速度每秒几十至数百米,压力激增,破坏和声响大;
举例 ① 可燃气体混合物在多数情况下的爆炸;
② 火药遇到点火源引起的爆炸;
爆轰 燃烧速度每秒上干米,极高压力,产生超音速冲击波;
举例 梯恩梯(TNT)炸药产生的爆炸;

 


例题:

【2018年-单选】按照爆炸物质反应相的不同,爆炸可分为气相爆炸、液相爆炸、固相爆炸。空气与氢气混合的爆炸、钢水与水混合产生的爆炸分别属于(      )。

A.气相爆炸和液相爆炸;
B.气相爆炸和固相爆炸;
C.液相爆炸和气相爆炸;
D.液相爆炸和固相爆炸。

答案

【答案】A


例题:

【2023 年-单选】按照能量的来源,爆炸可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按照爆炸反应不同,爆炸可分为气相爆 炸、液相爆炸和固相爆炸,空气中飞散的铝粉、镁粉、玉米淀粉等,在一定的条件下引起的爆炸属于(       )。

A.化学爆炸中的气相爆炸;
B.化学爆炸中的固相爆炸;
C.物理爆炸中的固相爆炸;
D.物理爆炸中的气相爆炸。

答案

【答案】A

收藏     记录


12/71    第1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爆炸过程
       

第一阶段:物质或系统的潜在能以定的方式转化为强烈的压缩能;
第二阶段:压缩物质急剧膨胀,对外作功,从而引起周围介质的变化和破坏;
【注】不管由何种能源引起的爆炸,所具备的共同特征是:能源具有极大的密度和极大的能量释放速度。

收藏     记录


13/71    第1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爆炸破坏作用

  1. 冲击波

爆炸形成高温、高压、高能量密度的气体产物
冲击波的破坏程度与冲击波能量的大小、建筑物的坚固程度及其距产生冲击波的中心距离有关。

     2. 碎片冲击

爆炸的机械破坏效应会使容器的碎片在较大的范围飞散;
碎片的四处分散距离一般可达数十米至数百米。

     3. 震荡作用

发生爆炸时,较猛烈的爆炸往往会引起短暂的地震波;
在爆炸波及的范围内,这种地震波会造成建筑物的震荡、开裂、松散倒塌等危害。

     4. 次生事故

     5. 有毒气体

反应会生成一定量的 CO、NO、H2S、S02 等有毒气体
在有限空间内的爆炸,毒气会导致人员中毒死亡。

收藏     记录


14/71    第1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可燃气体爆炸:分解爆炸性气体爆炸

某些气体如乙炔、乙烯、环氧乙烷等,即使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也能被点燃爆炸,其实质是一种分解爆炸;
引起气体爆炸的内因:分解热
引起气体爆炸的外因:一定的温度和压力。

  1. 以乙炔作为典型举例:

受热或受压,发生聚合、加成、取代或爆炸分解反应;
与铜、银、汞等重金属反应生产爆炸性的乙炔盐;
不能用含铜量超过65%的铜合金制造盛装乙炔的容器;
在用乙炔焊接时,不能适用含银焊条。

     2. 分解爆炸的敏感性与压力有关:

分解爆炸所需的能量,随压力的升高而降低。

     3. 乙烯分解爆炸所需的发火能比乙炔的要大:

高压法:工艺制造聚乙烯时,分解爆炸事故屡有发生。


例题:

【2022 年-单选】分解爆炸性气体在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分解反应时会产生分解热,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也可能被 点燃爆炸。下列可燃气体中,属于分解爆炸性气体的是(      )。

A.乙烷;
B. 甲烷;
C.乙炔;
D.氢气。

答案

【答案】C

收藏     记录


15/71    第1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可燃性混合气体爆炸:燃烧反应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 扩散阶段:从释放源通过扩散达到相互接触所需的时间;
  2. 感应阶段:接受点火源能量,离解成自由基或活性分子;
  3. 化学反应阶段:自由基与反应物分子相互作用,生成新的分子和新的自由基,完成燃烧反应;
    【注】扩散阶段时间远大于其他两个阶段,因此,是否经历扩散过程是决定可燃气体燃烧或爆炸的主要条件。

例题:

【2022年-单选】甲烷从管道泄露后,在空气中扩散遇点火源可能发生燃爆。整个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泄漏、扩散、感应、化学反应,其中,甲烷分子和氧气分子接受点火源能量,离解成自由基或活性分子,这一阶段为(      )。

A 扩散阶段;
B.感应阶段;
C.化学反应阶段;
D.泄漏阶段。

答案

【答案】B

收藏     记录


16/71    第1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可燃气体爆炸反应历程   

  1. 许多可燃混合气的爆炸可以用热着火机理解释;
  2. 有些物质的爆炸是根据着火的链式反应理论来解释的;
  3. 【氢和氧混合物(2:1)爆炸区间】:

a 点压力为200pa
b 点压力为6666pa
温度升高,爆炸极限变宽;
温度增加对上限影响大;
温度增加对下限影响小。

注释图片

收藏     记录


17/71    第1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物质爆炸浓度极限,可燃气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遇到火源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浓度极限(爆炸极限)。

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
能够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爆炸上限、下限之差与爆炸下限浓度比值表示危险度
H(体积分数)=(L上-L下)/L下;
H(质量分数)=(Y上-Y下)/Y下;
【注】H值越大,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

 

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

  1. 温度的影响:混合爆炸气体的初始温度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爆炸下限越低,上限越高,爆炸危险性增加;
  2. 压力的影响:一般而言,初始压力增大,气体爆炸极限变大,爆炸危险性增加,因此,密闭设备进行减压操作对安全是有利的
  3. 惰性介质的影响:混合气体中随着惰性气体含量的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注】氧含量增加,爆炸极限扩大,对爆炸上限提高更多;
  4. 爆炸容器对爆炸极限的影响:容器材料的传热性越好、管径越细,火焰在其中越难传播,爆炸极限范围变小
  5. 点火源的影响:

点火源的活化能量越大,加热面积越大,作用时间越长,爆炸极限范围越宽;
一般情况,爆炸极限均在较高的的点火能下测得;
CH4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用10J以上点火能。


例题:

【2018年-单选】可燃易爆气体的危险度日与气体的爆炸上限、下限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H值越大,表示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如果甲烷在空气中的爆炸下限为5.00%,爆炸上限为 15.00%,则其危险度H为(        )。

A. 2. 50;
B. 1.50;
C.0.50;
D.2.00。

答案

【答案】D


例题:

【2021年-单选】可燃气体、蒸气和可燃粉尘的危险性用危险度表示,危险度由爆炸极限确定。若某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爆炸上限是 44%,爆炸下限是 4%,则该可燃气的危险度是(      )。

A. 0. 10;
B.0.90;
C.10.00;
D.11.00。

答案

【答案】C


例题:

【2019 年真题】下列爆炸性气体危险性最大的是(       )。

A.丁烷;
B.氢气;
C.乙烯;
D.一氧化碳。

注释图片
答案

【答案】B


例题:

【2020 年-单选】可燃气体的爆炸浓度极限范围受温度、压力、点火源能量等因素的影响。当其他因素不变、点火源能量大于某一数值时,点火源能量对爆炸浓度极限范围的影响较小。在测试甲烷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浓度极限时,点火源能量应选(      )。

A.5 焦耳以上;
B. 15 焦耳以上;
c.20 焦耳以上;
D. 10 焦耳以上。

答案

【答案】D


例题:

【2022年-单选】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不是一个固定值,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变化,主要因素有可燃混合气体的 温度、压力、惰性气体、点火能能和容器材料及结构等。关于这些因素影响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在预混可燃气体中加入惰性气体,其爆炸极限范围变宽;
B.可燃混合气体初始温度越高,其爆炸极限范围越宽;
C.可燃混合气体初始压力越大,其爆炸极限范围越宽;
D.对预混可燃气体而言最小点火能越高,其爆炸极限范围越宽;
E.可燃混合气体的容器材料传热性越好,其爆炸极限范围越宽。

答案

【答案】BD


例题:

【2023 年-单选】可燃性气体、蒸气或粉尘爆炸极限值不是一个物理常数,它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其中,惰性气体(如 氮、二氧化碳、水蒸气、氙、氦等)的含量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关于惰性气体影响甲烷气体爆炸极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烷的爆炸极限范围在空气中比在纯氧气中的宽;
B.惰性气体浓度的增加,对甲烷爆炸下限产生影响比上限大;
C.甲烷的爆炸上下限不会因惰性气体浓度的增加而趋于一致;
D.甲烷的爆炸极限范围在 He+O2 在体系中比在 N2+O2 中的宽。

答案

【答案】D

收藏     记录


18/71    第1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爆炸极限的计算

  1. 按理论混合比计算

L下=0.55·C0
L上=0.48√CO
C0 =20.95/0.2095 + N0 x 100%
C0:链烷烃类可燃气体完全燃烧时的理论混合比;
N0:1mol 可燃气体完全燃烧时所需氧气的量。

【以甲烷为例,爆炸极限的计算示例】
CH4 + 202- C02 + 2H20  
甲烷完全燃烧时所需氧气的量 N0=2,代入可得:
C0=[20.95/(0.2095 +N0)]x 100% = 9.48%;
则甲烷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
代入①:L下=0.55 x 9.48% = 5.2%;
代入②:L上=0.48 √0.0948 = 14.8%;
即甲烷的危险度为:(14.8%-5.2%):5.2%=1.85;

     2. 多种可燃气体组成的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计算

Lm: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
L1、L2、…:组成混合气各组分的爆炸极限,%
V1、V2、…:各组分在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

【以某天然气为例,其爆炸极限计算示例】
若某天然气的组分为甲烷 80%,乙烷 15%,丙烷 4%,丁烷 1%。各组分相应爆炸下限分别为5.00%、3.22%、2.37%和 1.86%。试求该天然气的爆炸下限;
【注】氢与乙烯、氢与硫化氢、甲烷与硫化氢等混合气体用该方法计算的误差较大。

     3. 根据可燃性液体的闪点计算其蒸气的爆炸下限

L下=100x(P闪/P总);
P闪:闪点下可燃性液体的饱和蒸气压,Mpa;
P总:混合气体总压力,MPa。

     4. 根据《空气中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测定方法》的规定通过试验找到最接近的火焰传播和不传播的两点的体积分数。按下式计算爆炸极限值:

φ=½(φ1 ,+φ2 );
φ:被测气体的爆炸极限值;
φ1:被测气体火焰恰好不传播的体积分数中;
φ2:被测气体火焰恰好可传播的体积分数。

注释图片
注释图片

例题:

【2022年-单选】测试可燃气体(或蒸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时,要用分压原理在密闭容器中首先配制预混合气体, 然后再进行点火测试,观察是否燃爆。下表是某实验室测试乙醚蒸气在空气中爆炸下限的数据,大气压为 0.1MPa。根据该表,本实验得到乙醚蒸气在空气中的爆炸下限是(      )。

A. 1.76%;
B 1.50%;
C.1.68%;
D.1.85%。

注释图片
答案

【答案】D

收藏     记录


19/71    第1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粉尘爆炸:粉尘爆炸的特点

  1. 粉尘爆炸速度或压力上升速度比爆炸气体小,但燃烧时间长,产生的能量大,破坏程度大;
  2. 爆炸感应期较长
  3. 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粉尘初次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会将堆积的粉尘扬起,悬浮在空气中,在新的空间形成达到爆炸极限浓度范围内的混合物,引起二次爆炸
  4. 粉尘有不完全燃烧的现象,燃烧产物可能导致中毒。

例题:

【2021年-多选】粉尘爆炸过程与可燃气爆炸过程相似,但爆炸特性和影响因素有区别。关于粉尘爆炸特性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粉尘爆炸感应期比气体爆炸感应期短;
B.粉尘爆炸比气体爆炸产生的破坏程度小;
C.粉尘爆炸压力上升速率比气体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小;
D.粉尘爆炸存在不完全燃烧现象;
E.粉尘爆炸后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

答案

【答案】DE

收藏     记录


20/71    第1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粉尘爆炸:粉尘爆炸的条件

粉尘本身具有可燃性;
粉尘悬浮在空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
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起始能量。

粉尘爆炸:粉尘爆炸过程

粉尘爆炸过程与可燃气爆炸相似,但有两点区别:
粉尘爆炸所需的发火能更大
可燃气体爆炸中,促使温度上升的方式主要是热传导,而在粉尘爆炸中,热辐射的作用大


例题:

【2021年真题】粉尘爆炸过程比气体爆炸过程复杂,爆炸条件有一定差异。下列粉尘爆炸条件,不是必要条件的是(      )。

A.粉尘处于密闭空间;
B.粉尘本身具有可燃性;
C.粉尘悬浮在空气或助燃气体中并达到一定浓度;
D.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起始能量(点火源)。

答案

【答案】A


例题:

【2020年-单选】可燃性粉尘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到足够能量的点火源会发生粉尘爆炸。粉尘爆炸过程中,热交换的主要方式是(      )。

A. 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蒸发;
D.热辐射。

答案

【答案】D

收藏     记录




备案号:粤ICP备2022030967号-1
公安局备案号44170202000322
Copyright © 2022-2024 安全知识网 zhucean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